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致敬校友】铜鼓妹子、维和部队女军官吴嫣从南苏丹发“万里家书”

发布时间:2018-05-31   来源:宜春新闻网   作者:   编辑:王苏欣

5月26日凌晨3:50,南苏丹时间5月25日晚10:50,远在万里之外(联合国营区)的铜鼓妹子吴嫣终于将一封信发送回了家乡(当地信号不好)。

入伍7年,目前又在南苏丹首都朱巴担任维和任务,多年来,吴嫣少有时间陪伴家人,作为独生女的她常常对父母感到愧疚。5月25日是妈妈的生日,她愈发地思念家乡、想念家人,然而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思来想去写了这封信作为礼物,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让我们来看看吴嫣给妈妈的特殊生日礼物:

妈妈:

生日快乐!

今天是您53岁生日,女儿又不能在您身边陪您过生日,您不会怪我吧!

近日给家里打电话,您总是问我过得还好吗,每次都问,问得我心里发毛。我知道您是担心我,想知道我是否已经适应了非洲的生活,想知道我最近的工作是否还顺利……我知道您一定也是想我了,我来到南苏丹已经半年多了,天气尽管有些炎热,但也早已适应;工作上也都已经轻车熟路了。可是您的关心却日增不减,让我感到很愧疚,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离开母亲到万里之外,女儿却不像您关心我一样地关心着您。

还记得去年7月,单位选拔赴南苏丹维和人员,想着这次是组建维和步兵营,有女干部的选拔名额,我没有和你们商量就第一时间报了名。后来才和你们打电话说起,您和爸爸就立即开始关注这个正处于战乱中的非洲国家,第二天便回电话给我,建议我不要去,说那里太危险。我立马谎称,“这次维和是单位统一组织的,必须得去”,你们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开始着手为我准备一些维和这一年我能用到的东西。我还心中窃喜,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真是愚笨至极,以为自己的谎言天衣无缝,自己想去做一件事情,却没考虑你们二老的感受,可是你们还是支持着我,把担忧默默地藏在心中。“父母在,不远游”。想一想这入伍7年来,陪伴你们的时光太少啦,给你们带来的担心却没有减少,我不是一个好女儿。

可是您却总把我当成您的骄傲。这次维和我的岗位是女性权益与儿童保护官,您总是问,我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如何保护儿童?出国之前我也很茫然,后来看到这里的孩子长期营养不良,很多都得了肝腹水,挺着大肚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特别是村里的老师带着五六十个孩子,在大树下上课,用树枝在地上写字,难免感觉心酸,要保护他们,谈何容易。

前段时间我把村庄的情况向营里和联合国儿童部门汇报了,申请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营里很支持,很快就为他们做了些桌椅板凳;前几天儿童部门的领导也说,为村庄建立教室的申请已经通过审批,马上就可以动工。小朋友们就可以在教室里上课了,想想都很开心呢。现在我感觉自己在一年的维和时间里,可以帮助这些孩子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应该就是我的职责所在了吧。妈妈,我还会继续好好工作,您不要总是为我担心了。

今天下雨了,听着雨声,我越来越想家了,特别特别想您和爸爸,现在除了说一声生日快乐,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你们要替我照顾好自己,家里快到梅雨季节了,爸爸腰不好就不要干重活了,你一定要好好监督爸爸每天做理疗。妈妈,等着我回来,明年一定在家陪您过生日,就像小时候您陪着我那样……

女儿:吴嫣

2018年5月25日

因为时差和信号问题,记者和吴嫣的连线也是断断续续、不能深入,但透过她发的朋友圈,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她是个认真工作、热爱生活的人。以下内容摘自吴嫣朋友圈:

“今天是2018年1月8日,是我到达南苏丹朱巴任务区的第49天,这里距离首都北京9224.1公里,距离驻地洛阳8871.7公里。

朱巴这座将近40万人口的城市里,人们很难分辨出哪里是市区、哪里是城郊。如果发现一个地方茅草房密布,附近又有类似于中国农村的集市,那么你已经来到了朱巴的繁华区。出了这个区域不远,又是大片大片的荒地和尘土飞扬的马路。我们的营区就在离朱巴城7公里的郊区。我作为维和步兵营的女性权益和儿童保护官参加了东南线武器禁区巡逻任务。”

“维和的每一天都触目难忘,维和的每一次任务又都是那么平凡而又充满意义。2017年12月14日,离UNHouse围墙很近的地方燃起大火,我们的巡逻官兵冒着45℃的高温扑火。等他们扑灭大火回到车上时,各个都是灰头土脸的。但是大家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这是日常的工作,巡逻时常常遇到火情。每一位参加执勤的官兵在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看似微小,凝聚起来却是一股大力量。”

“1月3日中国营组织去村里义诊,在为村长治疗的过程中,又吸引了一大批村民过来就诊,大部分都是烫伤或割伤,本来是一个小伤口,却溃烂到很严重的程度。参加义诊的军医彭明辉和黄宇艾,背着30多斤的装备来到村里,他们蹲在地上,忙碌了三个小时。医者仁心,大爱无疆。这一刻我才真正懂得这八个字的含义。”

“2月24日,今天在董MC的护卫下,到House附近两个村庄Queen和Nakitun的学校走访。Nakitun的老师Hilarie对我们说,因为UN在这里,他们才住到了附近,感觉很安全,晚上也能睡得很好,感谢维和部队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

“虽然眼前的现实还很残酷,但我们在维和路上会继续努力。祝愿希望之花能够开满南苏丹的每一寸土地,和平之光早日照亮南苏丹的每一个角落……”

吴嫣:1990年出生,今年28岁,铜鼓县人,父亲是铜鼓县林业局一名干部,母亲现已退休,2011年河北地质大学2011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入伍,2013年提干,2017年随部队移防河南洛阳。

吴嫣在部队工作认真,表现突出,2017年7月,其所在部队选拔第四批赴南苏丹维和人员时,她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报名。2017年11月6日,中国第四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出征。

据了解,中国第四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由700名官兵组成,是一支包含步兵、侦察兵、炮兵、工兵、通信兵等多专业、多兵种的维和部队,并编配了一个11人的女子步兵班,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任务,吴嫣就在其中。

吴嫣的优异表现和所作的贡献得到了部队也得到家乡政府的肯定和关怀。2017年12月,宜春市双优办和铜鼓县双优办第一时间走访慰问了吴嫣的家人;2018年新年来临之际,宜春市民政局给吴嫣发了慰问信,对她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赴南苏丹(朱巴)维和部队的一员,宜春市人民政府及全市人民为她感到光荣和自豪,同时鼓励她珍惜荣誉,安心在部队工作,积极为部队建设和世界和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继续为家乡人民增光添彩。